3月7日,23级学前教育学生于启智楼201教室参加由辅导员胡怡铭主持的“大学生安全教育”主题班会。会议聚焦心理健康、反诈警示及宿舍安全三大议题,通过案例剖析与互动实践强化学生安全意识。
一、心理健康:直面压力,科学应对
胡怡铭老师结合调研数据,剖析学业压力与就业焦虑的成因,指出部分学生因课业繁重、竞争激烈而产生心理波动。她建议通过时间管理拆分目标,善用校园心理咨询资源,强调“正视压力方能化阻力为动力”。
二、反诈警示:识破陷阱,守护财产
针对校园高发诈骗类型,胡老师列举典型案例:伪装“网购退款”“兼职刷单”的电信诈骗、冒充师友索财的社交骗局及诱导“校园贷”的金融陷阱。胡老师提醒同学们牢记“三不”原则(不轻信、不转账、不泄露信息)。
宿舍安全:严查隐患,防患未“燃”
结合违规电器引发火灾的案例图片,胡老师警示大功率电器风险,指出充电宝过充、插排超载等常见隐患,倡议“人走电断”。全体学生承诺杜绝危险行为,共建平安环境。
班会尾声,胡老师总结“安全是成长基石”,学生反馈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了实用防护技能。相关资料已同步班级群,教科院将持续推进安全教育长效机制。(教育科学学院 王睿卓/文 蔡颖/审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