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扎实推进高层次科研项目申报工作,4月22日下午,河南大学二级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,郑州师范学院原副校长,民盟河南省委原副主委,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济良应邀在知行楼727会议室作题为“科研课题申报的要点与提升——以国家社科基金(教育学)为例”的学术报告。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。报告会由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王洪成教授主持。
刘济良教授从何谓课题研究、做什么样的课题研究、怎样进行课题申报三个方面进行阐释。他不仅明晰了课题研究的定义、特征、类别,还就如何选题、如何拟定课题名称等进行了重点探讨,尤其是就如何撰写立项申请书进行了详细的指导。他特别强调了选题的依据、课题研究的内容、方法过程、创新之处、预期成果、可行性分析、研究基础等撰写环节中要注意的重点问题。讲座尾声,刘济良教授与参会教师现场互动,并逐一解答了教师们的提问。
刘济良教授的报告,既有对科研课题申报各个环节的解读,又有结合自身科研课题申报实践经验的阐释。此次报告对我院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(教育学)项目具有很强的指导推动作用,不仅提升了教师们对申报流程和要点的认知,更激发了教师们的申报热情。我院将继续加强有组织科研,通过专家指导、团队协作等方式,力争在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中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刘济良教授简介:
刘济良,二级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,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,郑州师范学院原副校长,民盟河南省委原副主委,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。
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(组长),国家社科基金(教育学)评审专家,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专家,教育部小学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,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河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会长,河南省优秀专家,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,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,郑州市第六届政府督学,郑州市地方领军人才;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“‘4年职前+6年职后’全职业链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”主持人,国家级一流课程《德育原理》的负责人,首批“十四五”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《幼儿教师职业道德》主编。
主要从事教育哲学、德育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。出版《生命教育论》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》等著作34部;在《教育研究》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60篇;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类课题“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新视阈研究”“基于个体生命特性的生命教育研究”等国家级课题5项,省部级课题11项,主持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省级重大重点项目10项;作为第一署名人获得省部级奖励20项。(教育科学学院 刘德磊/文 艺术设计学院 刘俊涛/图 王洪成/审核)